【导读】转输植草沟一般只有土壤层,湿式植草沟设有台坎蓄水,渗透型干式宜根据不同需要设置砂滤层、砾石排水层、台坎等。植草沟的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曼宁系数宜为0.2~0.3,总高度不宜超过600mm,底部宽度宜为0.6~2.4m。
5.5技术措施
Ⅳ植草沟
5.5.13 转输植草沟一般只有土壤层,湿式植草沟设有台坎蓄水,渗透型干式宜根据不同需要设置砂滤层、砾石排水层、台坎等。植草沟的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曼宁系数宜为0.2~0.3,总高度不宜超过600mm,底部宽度宜为0.6~2.4m。
图5.5-2 植草沟纵横剖面图(引致UDFCD,1999年)
5.5.17 边坡比指铅垂距离与水平距离的比值。
5.5.18 消能台坎的设置宜满足下列要求:
1消能台坎可由缓凝土、级配碎石、卵石或其他材料构成;
2消能台坎宜在植草沟内分散均匀布置,台坎高度宜在150~300mm之间,并低于植草沟的顶部;
3消能台坎的间隔可根据植草沟坡度确定,可按下表进行选取:
表5.5.21消能台坎间隔取值表
植草沟坡度(%) | 消能台坎间隔(m) |
2 | 30 |
3~5 | 12~20 |
6~9 | 6~10 |
10~15 | 4~6 |
5.5.19 种植物的耐淹时间应大于24小时,不应在植草沟中种植乔木及灌木。
Ⅴ生物滞留设施
5.5.22 生物滞留设施的面积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A—生物滞留设施面积(m2);
V—生物滞留设施滞留雨水量(m3);
h—生物滞留设施蓄水层深度(m);
di—土壤层、砾石层厚度(m),
pi—为土壤层、砾石层孔隙率(%)
图5.5-3生物滞留设施(引致MDE,2000年)
5.5.23 生物滞留设施的溢流设施应低于周边路面50~100mm。应通过计算得出的溢流规模,合理选择溢流设施类型、溢流设施的个数等,并应复核计算溢流设施的过流能力是否满足需求。溢流设施的常用形式,通常可分为圆形溢流井、矩形溢流井及溢流口。当海绵设施的溢流量较大时,可选择圆形溢流井、矩形溢流井。溢流流量较小时,可选择溢流口。下面给出了二种常见的溢流设施的设计参考图及溢流口示意图。
表5.5.10-典型溢流设施一览表
5.5.25 生物滞留设施的土壤层的土壤渗透系数不宜小于10-6m/s。
5.5.24 覆盖层可采用枯树皮等地表覆盖物,以减轻径流雨水冲刷及土壤层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功能。
5.5.28 砾石排水层及穿孔排水管可按照以下要求设计:
1排水层宜采用水洗级配砾石,砾石粒径为12~18mm且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孔隙率不小于40%;
2宜以每3米间距设置穿孔管,管径不宜小于100mm;
3每根穿孔管宜设置不少于2根清洗立管,清洗立管管径宜为100~150mm。
5.5.34 若条件许可,可考虑更换场地的土壤或者采用土壤改良剂改善绿地土壤的入渗性能,改良后的介质土各组分可根据植物种类、场地条件、汇水区属性等情况进行配置,可由40%~55%中砂,5%~10%有机质以及不超过55%~35%的种植土组成。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条文说明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条文说明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之技术措施(三)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之技术措施(一)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之技术措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