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道对排涝除险的调蓄和调控能力,对山区河流和平原河网采取不同方法确定:
5.18 内河道
5.18.1 城市内河道在排涝除险控制中主要起到输送、排放和削减雨水峰值流量等作用,内河道应具备对该区域内雨水的调蓄、输送和排放的功能。
5.18.2 河道对排涝除险的调蓄和调控能力,对山区河流和平原河网采取不同方法确定:
(1)对于纵向坡度较陡的山区河流、排洪渠,应以流域为控制单元,采用一维非恒定流河道数学模型进行调节计算,推求河道水面线,提出下游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的调度要求。
(2)平原网河应以排涝分区或集雨分区为控制单元,根据河道两岸防护工程允许的最高蓄水位和河道正常蓄水位,推求河道对排涝除险的调蓄能力。
5.18.3 复核、计算河道过流能力及调蓄容量时,内河道超标洪水的排放应采用自排和泵站排放相结合的方式。有自排条件的地区,应以自排为主;受洪(潮)水位顶托、自排困难的地区,应设挡洪(潮)排涝水闸,并设泵站排放。
5.18.4 内河道两岸可采用植被缓冲带、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海绵设施,其设计选址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的水系入口、经过或穿越水系的城市道路的排水口相衔接。根据调蓄水位变化选择适宜的水生及湿生植物,增强河道两岸对排涝除险和初期雨水溢流污染的渗透和过滤作用。建设新的内河道或扩大现有水体的水域面积时,应与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控制目标相协调,增加的水域宜具有雨水调蓄功能,水体应根据调蓄水位变化选择适宜的水生及湿生植物。
5.18.5 内河道平面设计应充分利用河流的自然形状,平面形状要蜿蜒曲折,形成交替的浅滩和深潭,保留及恢复河道的自然弯曲形态,控制裁弯取直,减少高挖低填,减少土方工程量。
有用地条件的河道水系,季节性河流护岸其岸线应设计为复式生态型护岸,河岸要充分考虑雨水径流的冲刷,河岸边界线宜设计成凸凹形状,或不固定水边线,由植物生长形成自然地水边线,同时自然摆放抛石;在水边不可能生长植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大小不规则的多空隙型护岸,形成低流速区域;对护岸加固的地方,应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生态护岸对河流、湖泊等水体岸边带进行防护。
5.18.6 河湖水系连通是以江河、湖泊、水库等为基础,采取合理的疏导、沟通、引排、调度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或改善江河湖库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针对我省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河网密布、循环不畅、水环境压力大等特点,以及粤北生态发展区水系复杂、河湖萎缩、蓄滞洪水能力降低等问题,实施清淤疏浚、打通阻隔、新建必要的人工通道,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维系河网水流畅通,使河湖水系作为大海绵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水旱灾害防御和水资源调配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条文说明排涝除险控制系统之内河道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条文说明排涝除险控制系统之内湖泊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条文说明总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条文说明排涝除险控制系统之调蓄下沉广场 调蓄下沉绿地与调蓄隧道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排涝除险控制系统之排涝除险行泄通道、排涝泵站与削峰调蓄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