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一重要文件不仅为青岛市未来的发展绘制了详尽的蓝图,同时也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一重要文件不仅为青岛市未来的发展绘制了详尽的蓝图,同时也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规划》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旨在推动青岛市成为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青岛市的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34.1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68.7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705.00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984.00平方千米。这些具体目标的设定,不仅体现了政府对耕地和生态红线的严格保护,也表明了青岛市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强调了对大陆自然岸线的保护,2025年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1.68%。同时,对用水总量进行了严格控制,2025年用水总量不超过12.11亿立方米。此外,全面禁止除国家重大项目外的围填海活动,并严格管理无居民海岛。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护和恢复青岛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规划》强调,青岛市应充分发挥其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强青岛市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同时,《规划》提出要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青岛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这将有助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规划》倡导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推进中心城区东西两岸联动发展,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促进环胶州湾地区城镇集约紧凑布局。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规划》还特别强调了加强国际航空港枢纽功能,提升国际航运等现代服务能级,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这将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物流效率,增强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规划》高度重视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保护好齐长城遗址、琅琊台遗址及崂山等风景名胜区。这不仅是对青岛独特文化身份的尊重,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吸引力,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要求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这将有助于保留和传承青岛的历史风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规划》强调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求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为此,山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将指导督促青岛市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的印发和公开。
青岛市人民政府将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依据详细规划核发规划许可,加强城市设计方法运用,建立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同时,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
自然资源部将会同有关方面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加强指导、监督和评估,确保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也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改革的决策部署,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
《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出台,不仅为青岛市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通过实施这一规划,青岛市有望在未来十五年内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一规划的实施将为青岛市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环境。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关于《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复 擘画新时代东北振兴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