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海南省在2024至2035年间规划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沿海防护林建设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生态工程改善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并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海南省在2024至2035年间规划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沿海防护林建设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生态工程改善沿海区域的生态环境,并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这一规划不仅着眼于自然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还强调了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规划实施后,预计能够显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质量,有效缓解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同时,热带山地雨林的平均单位固碳速率达到了8.62吨/公顷·年,这意味着造林绿化修复约1500公顷的土地,在规划期内可以实现超过10万吨的碳增量,为海南提前达成“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建设高质量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固定沙土、释放氧气,并且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都体现了工程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促进作用。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这项规划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一次大规模投资,也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契机。通过人工造林、更新改造及补植补造措施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也提升了木材储备效益。例如,种植椰子树、酸豆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品种,既能产生直接收益又能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结合环岛旅游公路的开发,利用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开展观光游览等活动,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独特的海滨风光,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如酒店业、餐饮服务业等的发展,形成蓝绿互动的良好局面,打造美丽的海岸线景观带。
社会效益方面,沿海防护林建设不仅为海南省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而且通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长远来看,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成为吸引外来资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助力海南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另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规划》特别强调了组织保障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需要深刻认识到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意义,并将其纳入日常工作议程之中。具体而言,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落实责任到人,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按时按质完成。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用地政策,统筹做好沿海防护林建设所需的要素保障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加快权属纠纷调处、加强受损岸滩修复、保障优良苗木供应等方面。特别是在管理保障上,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强化日常巡护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确保项目依法依规进行,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
资金和技术是支撑整个规划成功实施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方面,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充分利用国债、地方专项债券等多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规划》所需的资金充足到位。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力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针对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专题攻关,推广新技术的应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例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抗风树种,研究混交造林模式,探索困难立地造林方法等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还需构建完善的综合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沿海防护林资源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总体规划是一项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不仅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美丽的海岛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出更加迷人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可点击链接查看: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总体规划(2024-2035年)
https://chaoshi.zjtcn.com/classifydetails/3603347.html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总体规划(2024-2035年)》解读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总体规划(2024-2035年)》解读
海南省沿海防护林总体规划(2024-2035年)
海南关于印发《海南省沿海防护林总体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海南关于印发《海南省沿海防护林总体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