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处理建设工程纠纷时,司法鉴定往往是解决争议的关键步骤。然而,由于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从启动鉴定程序到最终质证意见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特别注意。
在处理建设工程纠纷时,司法鉴定往往是解决争议的关键步骤。然而,由于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从启动鉴定程序到最终质证意见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特别注意。
一、避免诉前鉴定,尽量选择诉中鉴定
法院对诉前鉴定的效力认定较低,重新鉴定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出现建设工程纠纷时,应尽量避免在诉前委托鉴定。相反,通过诉讼程序申请鉴定不仅更为稳妥,还能避免重复支付鉴定费用的情况。此外,诉中鉴定可以确保所有证据和材料都在法庭的监督下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二、明确鉴定范围,防止“以鉴代审”
在启动鉴定之前,必须明确具体的鉴定范围。当存在多个合同时,需确定依据哪个合同进行鉴定;如果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不合理,还需明确采用何种鉴定方法。对于一个项目中有多个鉴定内容的情况,务必先明确具体的鉴定事项再进行鉴定,避免“以鉴代审”的情况发生。
三、对预选的鉴定机构进行调查
在选择鉴定机构时,务必对其进行充分调查。如果发现鉴定机构存在任何问题(如资质不足或过往案例中的不良记录),应及时向法院反映并要求更换。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鉴定机构是确保鉴定结果公正准确的重要保障。
四、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鉴定过程
为了确保鉴定过程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建议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同时,保持与法院技术部门和鉴定机构的有效沟通也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能加深鉴定人对鉴定标的的理解和分析,从而提高鉴定质量。
五、注意保留干扰鉴定的证据
如果在鉴定过程中发现有干扰行为(如对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阻碍鉴定工作),一定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向法院报告。这些证据可以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作为有力的支持材料。
六、要求对未经质证的材料进行质证
如果鉴定人未将当事人有争议的鉴定材料提交人民法院确认即作为鉴定依据,当事人应主动要求法院就该部分材料组织双方进行质证。确保所有鉴定依据都经过合法程序的认可,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七、关注鉴定人的出庭情况
根据法律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质询。如果鉴定人拒不出庭,当事人有权要求法院不予采信其鉴定意见。同时,在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时,应注意审核其身份的真实性,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